《西门豹》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门豹》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西门豹》说课稿1一、说教材
《西门豹治邺》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二、说学情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三、说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2、会读、会认本课的12个生字、会写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西门豹的语言、行为,了解他为人民做的好事,体会他为民除害,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为百姓除害的。
教学难点:理解西门豹办法妙在哪里。
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节课我准备采用的是
“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分为五大环节,分别是:激情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巩固拓展。
(一)激情导入
在这一环节中,我运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提供图片、文字等信息,让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名人,他们解除百姓疾苦,为民造福,帮助学生理解内容,激发情感。主要让学生了解西门豹在历史上的影响。
(二)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自己概括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2、提出文中不明白的问题,主要解决“西门豹向老大爷了解邺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分两步进行,一是让学生找找西门豹问了老大爷哪几个问题,学生有困难的是西门豹问的第一个问题,因为书上并没有直接些西门豹是怎么问的,所以我建议学生联系上下文看看第一个问题是怎么问的。第二步是让学生同桌读读两人对话,说说从对话中了解了哪些情况。我采用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自问自答,引导学生运用思、说、读、悟的学习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领悟课文的主要内容,大胆质疑然后在通过老师的指导,围绕重点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最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梳理,确定重点研究问题。
(三)合作探究
1、从课文哪句话可以看出西门豹一到邺地就进行调查?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2、西门豹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件事?
①为什么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②是谁要给河伯娶媳妇的?
③新娘从哪儿来?
④漳河有没有发大水?
3、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了解到哪些情况?课文中又是怎样描写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4、西门豹是怎样将计就计地严惩巫婆和官绅的?
(在这一环节,我采用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当时当时的实景,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学习利用人物语言,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难点,因为当时老百姓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巫婆官绅的真面目,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利用河伯娶媳妇的现场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迷雾中觉悟起来。进而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所达到的效果,为以后兴修水得,打下坚实基础,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重点。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精讲点拨
1.全文主要写了西门豹的什么事?
2、通过全文的理解,你们认为西门豹是怎样的人?
通过自读课文,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若不兴修水利,破除迷信将不会彻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五)巩固拓展
1、摘录西门豹言行巧妙的语句。
2、练习排演课本剧。
目的是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进一些语言和动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板书设计。
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发生、发展
调查原因、掌握证据体察民情惩邪恶
西门豹治邺高超:严办首犯,教育百姓兴修水利造福多
结局:兴修水利,改变面貌
《西门豹》说课稿2教材分析:
《西门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学情分析:
对于封建迷信活动,三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西门豹》是一篇传统的历史故事性课文,本节课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平,学生能在领悟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充分的读,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人物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理念,在教学中我拟定以下几点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能正确读写“人烟稀少、提心吊胆”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和领会西门豹惩治坏人的巧妙方法。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5)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
教学重难点:
通过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难点是理解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
教法和学法:
针对本课的教学目标和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我选择以下教学方法:
1、探究、合作学习法
2、朗读品悟法
3、关键词句品析法
4、角色体验法.
学法:在教学中,我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让学生勾画、诵读、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入情入境地体验,使学生在基于语言的感悟上提升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性差异,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学准备:
收集西门豹的相关资料。
……此处隐藏29803个字……了详细的记录。电视里的汉武帝是否和史书中记载的汉武帝一样呢?孩子们下课后找找《史记》来读一读。(设计依据:新课标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钻研教材,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科书,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把孩子的目光由课内引导到课外,,增强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对孩子们的阅读起到监督,还能拓展了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途径,达到语文让孩子们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目的。
五、说板书设计:
30、西门豹
麻烦你等
人祸————→将计就计、破除迷信
请你们等
天灾————→兴修水利
(做好事、办实事、反对迷信、尊重科学)
(设计依据:我们的板书设计完全依照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用最简洁的词语去展现,力求精练、准确让学生理解了西门豹是如何巧妙破除迷信的,又理解了西门豹的办法妙在哪里。力争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西门豹》说课稿15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西门豹》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本文语文质朴,情景交融,是一篇培养学生情操,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素材。
根据课文特点、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理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会读、会认、会写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西门豹的语言、行为,了解他为人民做的好事,体会他为民除害,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这一教学目标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施教之功,贵在得法。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还能使教与学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因此,本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以读代讲法”、“朗读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我准备用2个课时来完成我的教学任务;
我的教学过程大致分为三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好的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不仅能够使学生大致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还能形成阅读期待。因此,上课伊始,我会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片、文字等信息,让学生大致了解西门豹在历史上的影响,激发学生对西门豹的兴趣,接着将话语引导到课题上来:“同学们,今天呀,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西门豹有关的课文。”并顺势板书课题。
(通过以上的步骤,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并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开小火车读,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接着,在扫清字词障碍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让学生自己概括和归纳文章内容,小组读后初步交流感受。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学生不难概括出课文主要讲了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这件事。
(以上,既检查了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精读课文,品味情感;
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不待教师。因此在这一环节,我将紧扣关键词和重点段,引导学生深入领悟,我准备分三步走:
第一步:带领学生走进西门豹
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故事发展的起因,学生通过诵读不难发现,课文是通过西门豹的“四问”和老大爷的“四答”来反映的。在这里,我会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别演一演西门豹和老大爷,相互之间按照课文进行对话。让学生通过角色的扮演,更加深入的了解课文,体会西门豹是个善于调查、很会问问题的人。接着,我会通过两个关键句的朗读和讨论进一步体会角色,“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并相机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呢?”让学生通过朗读、交流、讨论,理解其中的'正话反说和一语双关,表现人物的机巧和智慧,也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以上可以使学生在表演对话、互相合作的过程中,积极的捕捉语文信息,体验文章的
趣味。)
第二步:带领学生体会西门豹的办法的巧妙之处
我会让学生朗读课文中送新娘的部分,我会引导学生用对话抓住矛盾,抓住重点语句,并讨论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呢?其中“把新娘领来让我看看。”而救下姑娘,再借口新娘不漂亮,说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麻烦你去催一催吧!假戏真做,把巫婆和官员分别投进河里,以巫婆和官绅很久不回来,又借口“请你们去催催吧”,吓得他们跪地求饶。
(以上,让学生通过朗读,从语言文字的对比中捕捉语言文字的变化,深切体会西门豹的内心所在,感悟西门豹计策的巧妙所在。)
第三步:带领学生升入体悟
看到西门豹巧妙惩治恶人的精彩一幕,漳河边上站的人他们会怎么想,怎么说呢?请学生们确定自己的角色并思考发言。
(这里通过不同人物对西门豹的评价,多角度展现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同时,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参与评价,体验西门豹的高明,使学生在语言感悟中积蓄的情绪得以宣泄,提升人物形象。)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为了“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西门豹知道巫婆和官绅的骗局,却不直接第一时间就把他们抓起来杀掉呢?意在让学生明白以前老百姓是被迷信所惑了,西门豹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百姓能在送新娘现场真正看清坏人面目,不再被迷信所害,在回答问题的同时,学生也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尊重科学的教育。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积累语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因此,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让几位学生课后分别扮演西门豹、巫婆、官绅头子及卫士等角色,鼓励学生在表演中创造性地加入一些语言和动作。
(这既训练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巩固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一举两得。)
好的板书,是课文的缩影,是课文的精华。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西门豹
人祸————→将计就计、破除迷信
天灾————→兴修水利
(反对迷信、尊重科学)
这样的设计,提纲挈领,能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
评委老师们,以上仅仅是我的教学设想。若有机会进行实际教学,我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努力营造出快乐和谐的语文课堂氛围。谢谢。
文档为doc格式